硅橡胶自粘带的功能性依赖多元助剂的协同作用,包括硫化剂、自粘改性剂及防老剂等,其选型需匹配基材特性与应用场景。硫化剂以有机过氧化物为主,二叔丁基过氧化物(DTBP)适用于中温硫化(160~180℃),2,5 - 二甲基 - 2,5 - 二叔丁基过氧己烷(DBPH)则适合高温硫化(180~200℃),添加量为 0.5%~2%,需通过差热扫描量热(DSC)测定分解峰温(120~180℃),避免与加工温度重叠导致提前交联。
自粘改性剂由低分子量硅树脂(分子量 500~5000)与端羟基聚硅氧烷(分子量 1 万~3 万)复配而成,二者质量比为 1:1~3:1,总添加量占胶料的 5%~15%。硅树脂提供初始粘性,端羟基聚硅氧烷促进自融性,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(DMA)可验证二者相容性(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且峰宽<10℃),确保自粘性能稳定。
防老剂选用苯并三唑类(UV-326)与受阻酚类(1010)复配体系,添加量 0.3%~1.0%,可吸收 280~340nm 波长的紫外线,抑制硅氧键光氧化断裂。经 QUV 加速老化测试(340nm 灯管,辐照度 0.71W/m²),添加防老剂的样品在 1000 小时后拉伸强度保持率≥80%,远高于未添加样品(≤60%)。多元助剂的协同作用,赋予
硅橡胶自粘带耐温、自粘、耐老化等复合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