硅橡胶自粘带的生产始于严谨的原料处理与混炼环节,这两个步骤直接决定胶料的基础性能,为后续工序打下关键基础。
在
硅橡胶自粘带原料处理阶段,核心基材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需先经过纯度检测,确保无杂质混入。随后进行塑炼预处理,将生胶放入开炼机中,在 50~60℃的辊温下,通过辊筒剪切作用降低分子量,提升可塑性,塑炼时间控制在 5~10 分钟,直至生胶柔软且易拉伸。对于补强剂气相法白炭黑,需提前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,将白炭黑与偶联剂按定比例混合,在高速搅拌机中搅拌 20~30 分钟,破坏其团聚结构,确保后续能均匀分散在胶料中,避免因颗粒团聚导致胶带局部强度不足。
混炼工序需遵循 “分段加料、控温搅拌” 的原则。先将塑炼后的生胶投入密炼机,加入增塑剂(如硅油),在 70~80℃下搅拌 5~8 分钟,使生胶充分软化;接着加入改性后的白炭黑,升温至 85~95℃,搅拌 15~20 分钟,通过取样观察胶料断面,确认白炭黑无明显颗粒后,再加入自粘改性剂(低分子量硅树脂或端羟基硅氧烷低聚物),继续搅拌 10~15 分钟;然后在降温至 60~70℃时,加入硫化剂(如过氧化二叔丁基)和防老剂,搅拌 5~8 分钟,防止硫化剂提前分解。混炼完成的胶料需压成厚度 10~20mm 的胶片,在室温下停放 24~48 小时进行 “熟化”,让各成分充分反应,稳定胶料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