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
硅橡胶自粘带的成型过程中,脱模剂是保障产品完整性与模具寿命的关键辅助材料。其核心作用是降低模具与自粘带之间的表面张力,避免硫化后粘连导致的产品撕裂或模具损伤。根据
硅橡胶自粘带的成型工艺(如模压、挤出),脱模剂可分为三类,其选型与应用需严格遵循规范:
溶剂型脱模剂:以有机溶剂为载体,含硅油、硬脂酸酯等有效成分,适用于复杂型腔模具(如异形接头防护用自粘带)。使用时需先通过异丙醇清洁模具型腔(去除残留硫化胶屑),再以 30-50cm 距离雾化喷涂,控制膜厚 5-10μm,自然晾干 10-15 分钟待溶剂挥发。注意在通风橱操作,避免 VOCs 聚集。
水性脱模剂:以去离子水为载体,含乳化硅油与表面活性剂,环保性突出,适合食品接触
硅橡胶自粘带生产。需按 1:5-1:10 比例稀释(根据模具复杂度),采用海绵均匀擦拭,80℃低温烘干 3-5 分钟形成连续水膜,确保无针孔后再进行胶料填充。
无溶剂型脱模剂:呈膏状或固态,含聚四氟乙烯微粉,适用于高温硫化(200℃以上)
硅橡胶自粘带。通过刮板均匀刮涂(厚度 20-30μm),室温静置 30 分钟形成固化膜,可耐受 5-8 模次连续生产,适合批量生产场景。
关键控制指标:脱模后自粘带表面接触角需≥90°(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检测),模具型腔残留量≤0.1mg/cm²(红外光谱法测定),避免影响后续自粘带的粘接性能。